七年级生物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生物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生物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1
一、设计思路:
顺利完成本节教学,需要学生充分掌握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相关内容并且在本节课中灵活运用。
这一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肾单位的结构以及尿液的形成过程。在学生巩固“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引出尿液的形成过程。再从资料分析以及图文讲解得出尿液的形成过程,理解肾单位的结构、泌尿系统的作用、人体其他排泄途径。最后回到课前提出的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尿毒症以及血液透析的原理。
二、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涉及《生物课程标准》“生物圈中的人”一个一级主题。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内容之上的学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一部分内容“尿的形成与排出”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本节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探求新知前首先复习‘’泌尿系统的组成“和血液的组成,有利于知识的衔接,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与关爱生命的情感。
(2)教学对象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人体八大系统知识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并在不久前刚刚学习了《人体的呼吸》和《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基础。本节内容涉及很多与自身相关的知识与实例,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
(3)教学条件分析: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学校各教师已安装了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学更加多样化,教学效果更加灵活。教师可使用传统的黑板,也可使用多媒体电脑和电子白板。图片、音频以及动态视频等普遍使用于教学中。教学效果有了显著的提升。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
2、尿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难点:
尿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描述其他排泄系统。
2、能力目标:能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肾脏的结构是与它承担的功能相适应的。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通过生活实例以及与泌尿系统相关的疾病,引出泌尿系统的作用。了解泌尿系统的结构,并对肾脏有一个新的认识。通过课本、以及资料的分析,让学生试着描述原尿中的成分种类有哪些,以及原尿与尿液的区别。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对肾单位的结构以及尿的形成和排出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学生已有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迁移人体还有哪些其他的排泄途径。
七年级生物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2
1、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各个器官的功能。
2、概述肾脏的结构,以及肾脏与尿液形成相关的结构特点。
3、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4、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5、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重点学生能概述泌尿系统的组成难点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理解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1、温故知新
(1)谁最先发现了血型?包括哪几类?
(2)输血的原则是什么?
(3)小明同学说:“我是万能输血者”,小华同学说:“我是万能受血者”,小明、小华的血型分别是什么类型?
2、导入新课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终产物需要排出体外。糖、脂肪在代谢过程中完全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氨基酸会经过一系列转化后转化为氨、尿素或尿酸。
它们怎样排出体外呢?今天我们来探究: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复习旧知,准备新知。
倾听,思考。
检测上节课的重点问题,温故而知新。
引出主题,吸引学生思考。
讲授新课
一、明确目标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1、知道泌尿系统的组成;
2、理解肾脏的结构及与尿形成有关的结构特点;
3、阐明尿的形成过程及叙述尿的排出过程;
4、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二、实施目标目标导学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
2、结合教材回答:
(1)人体有哪些废物?
教师出示图示总结:
(2)什么是排泄?什么是排遗?
教师总结:排泄:人体将组织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水和无机盐等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3)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有哪些?
教师总结:排泄器官如:肾、肺和皮肤;
排遗器官如大肠和肛门等。
3、出示泌尿系统示意图,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1)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2)描述肾的位置。
教师总结:肾位于腹腔后壁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
(3)描述肾的形态结构。
教师总结:形似蚕豆,前后略扁,表面光滑,呈红褐色。
(4)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什么?
教师总结:肾单位
(5)肾小球由什么组成?肾小球有什么特别之处?毛细血管壁的特点是什么?
(6)肾小管有什么特点?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的结构像什么?
教师总结: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目标导学二:尿的形成与排出
1、出示尿的形成示意图,结合教材分析以下问题:
(1)原尿在哪里形成?
教师总结:部分血液中的小分子物质过滤形成原尿
(2)原尿包括哪些成分?
(3)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180升,而每天排出尿液约为1、5升,为什么有如此大的不同呢?
教师总结: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分、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吸收进入毛细血管中。
(4)在哪里对原尿进行重吸收?
(5)对原尿重吸收后剩下哪些成份?
教师总结:水和无机盐、尿素
(6)哪些是大分子物质?哪些是小分子物质?
教师出示幻灯片进行总结:
(7)原尿与血液相比不含哪些物质?
(8)尿液与原尿相比不含哪些物质?
(9)流入肾脏的血液和流出肾脏的血液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教师总结: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血细胞、蛋白质、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流出肾脏的血液成分:血细胞、蛋白质、水、无机盐、葡萄糖
(10)请归纳尿液的排出过程。
(11)排尿有何意义?
教师总结:排出体内的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目标导学
三、其他排泄途径
1、教师出示幻灯片,分析以下问题:
(1)汗腺由哪两部分构成?
(2)汗液是如何形成和排出的?
(3)请归纳排汗的意义。
教师总结:排出代谢废物;
调节体温。
2、拓展延伸:
运动时汗液显著增多有什么意义?尿液为什么减少了呢?
教师总结:运动时汗液显著增多,汗液蒸发时能吸收人体较多的热量。汗液分泌多,蒸发多,体内散失的热量就多些。由于运动时水主要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尿液就相应减少了学生齐读并理解学习目标。
学生朗读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本目的知识,初步勾画知识点。
学生结合所知介绍:排遗: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
学生读图,分析教材并回答如: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学生举手汇报,如: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学生根据教材图示回答如:漏斗状。
学生读图,结合教材分析,如: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形成原尿。
学生举手交流: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学生回答如: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对原尿的重吸收。
学生读图分析,如:血细胞、蛋白质学生对比回答:葡萄糖学生小组归纳如: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学生观看幻灯片,分析回答如:汗腺包括分泌部和导管两部分。
学生总结:汗腺的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当血液经过时,血液中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进入汗腺形成汗液。汗液通过细长的导管排出体外。
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
设计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使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知本目主要内容,便于下面的教学与学。
通过幻灯片展示泌尿系统示意图,使学生形象生动的得知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及肾脏的位置和形态结构等知识,使学生易于理解和识记。
教师通过幻灯片,出示尿的形成示意图,形象的给学生介绍尿的形成,同时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分析原尿的成份及对原尿重吸收等知识,旨在通过师生共同努力,突出知识重点。
教师通过幻灯片片,形象的展示血液的组成,使学生能够清晰准确的识记知识点。
在讲述其他排泄途径之际,通过幻灯片,形象的展示二氧化碳、无机盐等物质的排泄,梳理重点,同时引出排汗的意义等知识。
复习巩固
1、人体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的废物是()A.尿液B.汗液C.二氧化碳和少量水D.氧气和少量水
2、当尿中发现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时,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是()A.肾小囊B.收集管C.肾小球D.肾小管
3、一老年病人去医院体检,在他的尿液中,检测到含有一定数量的白细胞,这老人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A.肾小球B.肾小管C.肾小囊D.肾静脉
4、能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回到血液的物质是() A、水B、无机盐C、葡萄糖?D、尿素
5、肾单位是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关于肾单位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A.由收集管、肾小囊、肾小球构成B.由肾小管、肾小囊、肾小球构成C.由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构成D.由入球小动脉、肾小囊、出球小动脉构成以组为单位,分析思考问题,并在全班交流汇报,共同完成检测练习。
通过复习巩固环节,检测本节课的教学与内的内容,检查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知道了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各器官的功能,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学生谈收获和体会。
总结升华。
板书知识导图的方式,呈现本节课的知识脉络。